宝宝腿型变化图解 宝宝腿型发展过程图
孩子开始学走路后,许多爸妈可能会开始担心,孩子走路的姿势是不是正常?O 型腿、内八是正常的吗?螃蟹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?今天就让专家告诉爸妈,想要宝宝腿型好好发展,三大不良习惯一定要远离!快一起来学习!
宝宝腿型发展过程
孩子的腿型发展,从出生到大概六、七岁,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。
1.新生儿-1岁半:O型腿
2.1岁半-2岁:正常腿型
3.2岁-4岁:X型腿
4.4岁-6岁:正常腿型
宝宝刚出生后,由于长时间在妈妈的肚子里头,因此脚型是弯的,呈现O型的状态,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。大概一岁半到两岁之间,孩子的腿会从O型开始拉直,因为慢慢已经开始承重。大概在两岁到四岁之间,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活动量变大了,膝盖关节也会逐渐往外翻向前,这时孩子的腿呈现X型的状态。四岁之后,孩子的腿又会从X型渐渐拉直,到了六、七岁左右,会发育成像成人一样的直立双腿,并逐渐定型下来。
远离不良习惯W型坐姿要避免
W 型坐姿影响发展,伤害肌肉骨骼健康
为什么不建议孩子用这样的坐姿呢?有以下五个原因:
1.减少训练核心的力量 W型坐姿,会让孩子减少核心出力,使用这个坐姿的时候,不太需要费力,因此核心肌群的力量,就会没有机会被训练。
2.易驼背、肩下垂
当孩子呈现W型坐姿的时候,较容易驼背和肩下垂,长期下来,会让孩子的姿态受到影响。
3.走路呈现内八
W型坐姿容易让孩子走路呈现内八,内八是一个不正常的走路型态,会让足弓塌陷,并使孩子容易跌倒,影响他的平衡。
4.躯干旋转发展受限
呈现W型坐姿时,会使躯干旋转受限,进而影响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与双侧协调发展;因此,如果孩子长时间在W型的坐姿,对这些发展都是不好的。
5.关节痛、腰痛
W型的坐姿会使髋关节很容易被挤压而碰到地板,长久下来,可能会造成髋关节及腰部的不适。
揪出W型坐姿的原因
为什么孩子为什么会选择W 型的坐姿呢?大概可以归类成以下三个主要原因。
1.先天结构异常
如果孩子先天上髋关节的结构是比较异常的,会造成大腿内转,呈现内旋的动作,导致孩子坐下来,会自然呈现W型的坐姿。
2.易驼背、肩下垂:核心、平衡感不好
孩子的核心肌群以及平衡感比较不好,故选择W型坐姿,较省力,坐起来也较稳固。基于上述两个原因,有一些肌肉张力比较低或是持续力比较差的孩子,也会选择W 型的坐姿!
3.爬姿影响的习惯
大约六个月开始,孩子开始学习爬行。在爬行时,妈咪仔细观察会发现,孩子的膝盖比髋关节位置外面一点点,因此爬一爬坐下来,自然呈现W型坐姿。之后更多发展后,基本上孩子会跳脱W型坐姿,但有些孩子在过程中会发现W型坐姿还满省力的,便持续这样坐,而后成了习惯。
W型坐姿如何从生活中调整
专家建议,妈咪可以用下面几个方法,改善孩子W 型的坐姿。
1.改变坐姿(盘腿/膝打直/侧坐)
建议爸爸妈妈可以提醒孩子还有其他的坐姿。可以盘腿坐,即是跟W型坐姿完全相反的动作;或着是膝打直着坐,并且直接弯曲;再来可以使用侧坐。这三种坐姿都可以轮流交替着使用?!
2.提供适合的成长桌椅
爸爸妈妈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椅子,让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玩耍,即不会有W型坐姿的问题。
3.拉筋
拉筋时,可以让小朋友的脚掌相对,就是像盘腿坐,只是脚掌相对!接着爸爸妈妈从宝贝的膝盖两侧往下压,轻轻的压至有点紧紧时,再维持15秒钟左右,重复几次即可。如果孩子不喜欢拉筋,建议爸爸妈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,孩子的接受度就会提高一些唷!
4.进行强化核心的活动
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运动,来强化宝贝的核心!例如:鸭子走路游戏。就是用蹲姿的情况下,走路一段时间,或是可以跟宝贝玩搬运东西的游戏!
如果孩子的W 型坐姿一直都调整不过来,加上又有内八、足弓塌陷的情况,建议爸爸妈妈可以直接到医院来就医,寻找骨科或复健科医生讨论,一起帮助孩子腿型的发展与成长,这样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喔!
远离不良习惯
螃蟹车不是照顾宝宝的工具:
专家说,不建议让孩子使用螃蟹车。虽看似安全,但因为孩子在螃蟹车上面时,看不到自己的脚,可能一不小心就会翻到楼梯下或是产生其他危险。另有研究文献指出,坐螃蟹车的孩子,发展虽不至于慢到迟缓,但相对于其他孩子,在爬、走以及站立,会稍微慢一些。
当孩子坐在螃蟹车上,没有视觉回馈(动作学习藉由经验或练习所产生动作行为能力改变的一种过程,所产生的能力改变并非暂时的,而是相对永久的。)因此会影响其步态的发展。建议爸爸妈妈不要长时间让孩子坐在螃蟹车上。
太早走路小心影响孩子腿型发展
爸爸妈妈都会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点,早点走路、跑步。但其实孩子发展有自己的步调。如果孩子还不会站,就硬拉着他站;或是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要走,就硬拉着他学走,自然就会影响孩子腿型的发展。由于孩子的骨头尚未完全钙化成熟,还较软,因此家长过度期待,对孩子来讲其实是一个伤害而非助力。
结论:儿童发展其实是一个范围,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点。并不是到了一岁还不会行走,就是迟缓;有时候一岁两个月、一岁三个月,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。建议爸爸妈妈对孩子保有一颗谨慎的心,但也不需要过于担心或紧张唷!
2020-10-27 00:12:58